溺水的自救与他救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远离危险水域 安全第一
发生溺水
怎么办?
01
自救
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此时千万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不要惊慌,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02
他救
立即拨打119、110,呼叫专业人员救援,同时拨打120请求医疗救援;向周围大声呼救,寻求有专业能力的人救援;将身边的竹竿伸递给溺水者,在保证自己位置安全的基础上拉回溺水者,在身边没有竹竿的情况下也可就地取材,递衣物、木板等;
将救生圈、救生衣、气球、书包、饮料瓶等漂浮物抛出,或者将绳索的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绕好后从下面向前抛给溺水者,等待救援;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不推荐跳水救人,将头扎进水中。
下水救援,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并进行心肺复苏。
“叫 叫 伸 抛 法”救援
第一个“叫” 是指大声呼救;
第二个“叫”是拨打110、120报警;
“伸” 是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将身边的竹竿或衣服伸过去至溺水者;
2.需要下水救援溺水者时,需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其身体,让他的头露出水面,侧游靠岸。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因为处于求生的本能,溺水者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万一被抓住了,应该松手下沉,先离开溺水者,然后再进行施救。
为了安全
这些要记牢
关于溺水
大家常见的认识误区
1. 溺水发生时孩子会拼命拍水或大声呼救?
发生溺水时,口鼻呛了水,可能已经无法发声和呼吸,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甚至可能是站在水中或者低头在水下不动。
2. 会游泳就不会发生溺水?
游泳过程中呛水、抽筋、过度疲劳,或者在野外水域被水草缠住腿脚,遇到水中漩涡、暗河,以及遭遇风浪等,都会导致溺水。
3. 带着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就不会发生溺水?
游泳圈和充气玩具都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只是帮助人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游泳圈和充气玩具在水的推动下很可能突然发生翻转,或是漏气,甚至孩子自己没有抓住等,都有可能发生溺水。
4. 有管理员和救生员就不会发生溺水?
游泳和戏水场所的管理员及救生员的主要职责是现场管理和维护秩序,但是他们无法做到专门时时盯着每个孩子的状况。因此家长要记住,时时有效看护水中的孩子。
5. 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水中救人是一项专业性工作,需要强健的体力、良好的水性和专业的训练,普通人贸然下水很容易发生体力不支、四肢痉挛,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或者由于缺乏经验,被溺水者抓住手脚沉入水底。
最易溺水
的场景
>>4岁以下: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比如说室内的水缸、浴盆甚至脸盆等。
>>5-9岁:户外的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江河湖海、水库等。有时候,甚至是工地上不起眼的一个小水洼,也会造成儿童溺亡事故的发生。
原标题:《溺水的自救与他救方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