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阿俊的投研小筑,(https://xueqiu.com/7791515291/326544480)
在网上浏览一些微博和帖子,经常会看到一个话题:就是你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
只要一聊到“第一桶金”,这个话题的关注度和回帖的活跃度都很高,好像这个第一桶金一般都是对应着准确的判断、过人的勇气、少有的运气、以及不低的金额,然后靠着第一桶金,开启了一帆风顺的人生,也一定伴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如果按照以上的标准,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我们的人生里都没有“第一桶金”的概念,我们能有的也仅仅是日复一日努力上班换取而来的工资。
一边是精彩的“第一桶金”,一边是令人乏味的日常工资。我们当然对于前者有更多的注意和倾向,但现实会告诉我们,后者才是大多数人正常的人生发展。
所以,我们想要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甚至是财务自由的目标,那么就需要开始规划好自己的财务计划了。
有句老话:“少年靠体力,中年靠脑力,老年靠财力”。
这句话正是对应了上面所说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需要靠工作来积累自己的本金,刚入职场从技能、经验、学识等都比较浅显,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和处在初级的岗位。这个阶段就是靠我们的体力和精力来赚取收入。
等到中年时期,工作的经验也有了,对遇到的问题已不再像年轻时候茫然不已,知道如何处置了。但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没办法和年轻人去比时间和精力,你最值钱的是你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胜任的岗位也一般是管理岗位了,更多是管理人员,无需自己执行具体任务。
用亚马逊的CEO的贝索斯的话来说,我花这么高的价钱去雇佣这些高级的管理人员,买的不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是他们准确的决策能力,在一年内,他们只需要做出几个高质量的决策,那么我付给他们的薪水就物有所值了。
最后就是老年靠财力了,等到年老的时候,已经无法继续工作,这个时候需要靠积蓄和投资收益来支付日常支出。事实上,当你有一定资产体量的时候,每年的投资收益不一定比你每年的工作收入低。
因为在复利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后面,资产增长的幅度越快!
以上基本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规流程。
但是我一直的建议是,我们不要等到老年之后工作不了才想着去靠投资改善生活。这个事情应该在你“少年靠体力”的阶段就要开始。
因为复利的增长有几个重要的要素:本金,年化收益率,时间。
很多人关注的是本金和收益率,总是想着一年来个几倍,常常忽略了时间的作用,要知道,哪怕收益率不高,但是只要时间够长,最终的结果也是令人惊讶!
投资这件事永远是越早开始越好,每个月拿出你工资的一部分作为投资本金,学会延迟满足并开始投资,不要被现在的消费主义给洗脑,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我们来假设一个例子,一个25岁的年轻人月薪8000元,每个月拿出1500元,一年相当于拿出18000元(不考虑未来工资还会不断提高的影响)。定期投入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等,按照过往的收益率来看,很大概率可以做到8%的收益。
那么经过40年后这个年轻人到达65岁要退休的时候,这个账户的钱是多少?
答案是466万!
假设收益率可以提高到10%,那么这个账户的金额将达到831万!
每年仅是10%,也许很多“股神”都看不起,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涨停板就能轻松达到的收益。
试想一下,如果在你老年的时候,账户里有大几百万,尽管还不能让你财务自由随心所欲,但是最起码你可以完全覆盖掉你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做不到财务自由没关系,至少能做到财务健康!
我越来越觉得投资这件事并不需要全职,在工作之余花一些时间学习投资知识,把经典的价值投资相关的书籍都看一遍,所有的坑之前的大师都替你踩过了,也都总结在书里了。
理念的东西掌握了就开始研究公司就好,花点时间和精力寻找3-5家具备强大强大护城河的公司买入持有,并且定时跟踪几家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查阅每年公司披露的财报,这么几年下来,你一定会比90%以上的人了解你所持有的公司。
在投资领域,认知就代表着金钱,换句话说,你其实是在玩一个金钱的游戏,你比别人多一点对公司的了解,你赢钱的概率就会多提升一点。
工作投资双轮驱动,初期工作产出为主,后期投资产出为主。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投资收益远超于你的工作收入时,你就自由了!
这是我几年参与投资之后的感想。